你吃的“零添加”虾仁,可能比注水肉还脏!
“零添加”虾仁的谎言:餐桌上的增重游戏
电商平台上那些白白胖胖、号称“零添加”的虾仁,看着实在诱人。广告里,商家们恨不得把“纯天然”、“无污染”的标签贴满屏幕,强调自己的虾仁不含保水剂,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。但实际上呢?“零添加”的承诺背后,很可能藏着一个增重、增利的黑色产业链。
保水剂:食品添加剂还是“增肥剂”?
保水剂,说白了就是磷酸盐之类的东西。正规使用,是为了提升虾仁的口感、延长保质期。但到了某些商家手里,它就成了赤裸裸的“增肥剂”。
记者暗访的尚方舟食品公司,库房里堆满了成袋的复合磷酸盐。工作人员毫不避讳地说,加了保水剂,虾仁能增重20%。这可不是小数目,100斤的虾,泡一下就变成了120斤,多出来的重量,全是利润。
超标添加:无视标准的逐利行为
国家标准明明规定了冷冻虾仁中磷酸盐的添加量,每1000克不得超过5克。但尚方舟公司呢?直接加到30克!超标六倍!更可怕的是,他们还把虾仁泡在药水里十几个小时,恨不得把虾仁变成海绵,吸饱水分。
另一家公司,中青海洋水产,更直接。工作人员坦言,100斤虾仁,泡完药能变成124斤。多出来的24斤,就是白花花的银子。这些商家为了赚钱,完全把消费者的健康抛在脑后。
包冰:最后的疯狂
泡完药的虾仁,还要再包一层冰。这层冰可不是为了保鲜,而是为了“二次增重”。一层冰衣裹上去,重量又增加了,利润也增加了。这些商家真是把“榨干最后一滴油”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。
“良心”的背后:价格决定保水率?
湛江良基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透露,保水率的高低,取决于虾仁的价格。价格高的虾仁,保水率会低一些。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歧视!难道消费者花的钱少,就活该吃“泡水虾”吗?更讽刺的是,这位工作人员还说,保过水的虾仁,他们自己都不吃。
标签的猫腻:隐瞒真相的障眼法
更令人气愤的是,这些企业在包装上根本不标明添加了保水剂。配料表上只有“虾仁”和“水”。连云港鲜知肴食品公司的负责人甚至说:“不标注。”渔趣多食品有限公司则辩解说,虾仁是生鲜食品,标签不用太详细。
这种行为,简直是欺骗消费者!他们利用消费者对“零添加”的信任,隐瞒真相,把超标的“泡水虾”卖给 unsuspecting 的人们。
超标的危害:谁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?
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,会导致消化系统问题、钙磷比例失衡、缺钙,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。宝辉水产的虾仁,磷酸盐超标51.4%;良基冷冻食品的虾仁,超标145%!这些数据触目惊心,难道就没有人管管吗?
相关部门的监管在哪里?消费者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?如果只是罚款了事,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那这种“泡水虾”的乱象,恐怕永远不会消失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